开始主要内容

专家撰文

返回

生育压力恐破坏家庭关系 反思1件事助增「生机」

2024年02月02日

组建美满家庭、生儿育女是许多人重要的人生目标,然而研究指出,每六对夫妇中就有一对面临生育困难的挑战。 在医学层面上,不育不孕(Infertility)通常指在夫妇连续12个月或更长时间,在没有采用任何避孕措施下却无法受孕。 导致生育困难的原因有很多,资料显示,三份一的原因源于男性的不育、三份一为女性的不孕,余下的原因不明。 但这不仅是一个医学课题,更涉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期望所带来的冲击。

 

不育夫妇的压力

 

让我们先理解有生育困难的夫妇所经历的压力。 试想像:夫妇们经历长时间、月复月的努力,仍无法怀孕的失望;有一些夫妇选择以人工受孕的方式成孕,但因其成功率不高、花费昂贵,夫妇们或许要承受不断 尝试所带来身心煎熬、患得患失的焦虑;或是,在胚胎成功着床后,本以为新生命将带来喜悦,却遭遇一次甚至数次流产的沮丧。 面对生育困难的夫妇,在期望和失望之间不断往返。

 

家庭是大部份社会的基本单元,而汉字「家」是从「宀」和「豕」而组成,意思是在屋檐下养育了会生养众多的猪。 显示传统思想认为家庭的本意是要繁衍后代、开支散叶。 纵然时代变迁,但不难想像不育不孕这个议题,在中国人社会里仍存在一定的忌讳。 夫妇们很少会公开地与别人倾诉这些经历,他们或许会自我责备、甚至感到自己作为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的价值受到社会、亲友的质疑。

 

不育夫妇的选择

 

面对生育困难的夫妇们,可以选择以其他方式来实现自己对于生儿育女的追求。 在香港,合法注册夫妇可以透过照顾寄养孩子来经历当父母的喜悦,经过训练和甄选的夫妇,可以为缺乏家庭妥善照顾的儿童提供一个稳定、关爱的环境。 亦有一些夫妇因自身健康理由,选择卵子或精子捐赠,再透过人工受孕的方式来成孕。 然而,选择配子(精子、卵子、胚胎)捐赠是一个复杂的决定。 一方面此举能够实现怀孕生育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其中一方需面对与孩子没有血缘关系,更要考虑将来如何与孩子讲述他的遗传身份。 所以,在做决定前,建议先咨询相关医生和专业辅导。

 

生育前的反思

 

生育往往被视为家庭完整性的重要部分,然而值得我们反思,养育儿女,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肩负传宗接代的责任? 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期许? 还是为了体验成为父母的喜悦? 动机因人而异,没有对错之分。 但如若为了生育而破坏夫妇间的互信、互爱、互谅,那便得不偿失了。

 

我们必须意识到家庭完整性并不仅仅取决于生育与否,更需要通过夫妇之间情感连结、价值契合、和互相支持来实现。

 

撰文:徐燕龄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心理学社会科学学士(荣誉)学位课程讲师)

(原刊于新城健康+,2024年2月)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