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撰文
摸牌之前 小心摸排
2020年07月03日
全球各地爆發新冠肺炎。近月在內地新聞中常聽到「摸排」一詞,說有市民在疫情期間聚賭,遭公安摸排搗破,淨化了社會風氣。有香港朋友說,這標題乍看之下,令他摸不着頭腦。原來此「摸排」非彼「摸牌」,也不是寫錯字或生造的詞,只是香港人對這個詞彙較陌生,容易誤會為打牌(打麻將)時提示下家拿牌的「摸牌」動作;其實,「摸排」是內地常用新聞用語,有逐個摸清底細或逐一核對查實之意,所以大家日後「摸牌」時,要先留意公安有沒有「摸排」了。
在對內地的習慣用語不太了解的情況下,或許你會猜:這會否是像「高富帥」、「白富美」之類的「縮語」?又或是網路上湧現出來的潮流用語?假如某些詞語未必人人看得懂,社會上不承認,也不符合詞彙的規範,那就是生造詞了。不懂,那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摸排」已是規範的詞語,亦作「排摸」,作動詞用,指為偵破案件,對一定範圍內的人,逐個摸底調查。現代漢語詞典也收錄了這個詞,例如:排模犯罪嫌疑人。另有「排查」一詞,與「排摸」詞義相近,都屬新聞常用詞彙。例一:「上海市金融穩定聯席辦對轄內虛擬貨幣交易所排摸整治」;例二:「近期虛擬貨幣炒作有抬頭跡象,為防範死灰復燃,政府正對轄內三種虛擬貨幣相關活動摸排,計劃於3月底前完成摸排工作」;例三:「現在各省應對支援,摸排,2月中下旬估計是個大挑戰。」這裏指挨家挨戶調查的意思。也有常用於呈現負面感情色彩的「被字句」,例如:「經深入工作,一條有價值的線索終於被摸排上來。」
使用時小心掉入歐化語句的陷阱,誤把「摸排」當名詞使用,例如:「廣州市公安局經過近一年的『摸排』和調查,終於抓到犯人。」應改為:「廣州市公安局『摸排』了近一年,終於抓到犯人」,原句的「調查」可刪除,因「摸排」已有逐一調查之意。
中國內地、香港和台灣三地雖然都是使用中文,可是由於文化背景不同,意識形態也有異,因此在一般用語和新聞用語上有各自的術語。比方說,內地新聞標題「前低後高式房貸藏貓膩?」在香港或台灣則會直接說明:有某種問題或陰謀,而不會使用「貓膩」一詞。另外還有像「精神文明」、「思想準備」、「思想匯報」等習慣用法;而台灣則會以「公德心」、「心理準備」及「心得報告」表達上述意思。
文:陳倖嫚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講師
隔星期五見報
(原刊於文匯報,2020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