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主要內容

新聞稿

上一頁

浸大幼兒教育學員參與海外/境外學術及文化交流 了解異地幼教發展 啟迪嶄新教學思維

2017年07月10日

(2017年7月10日,香港) 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幼兒及基礎教育部除了每個學年均安排全日制幼兒教育學教育學士(榮譽)學位課程的學員,到幼兒機構進行教學實習外,還致力提供世界各地的交流機會,今年暑假學員的足跡便遍佈新西蘭、澳洲、加拿大、克羅地亞、韓國、中國及台灣。考察活動不但有助學員了解當地的幼兒教育發展,更促進他們對香港教學方法的反思。

 

鍾斯沛同學最近在奧克蘭的幼稚園完成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對於香港與奧克蘭的幼教差異,她的感受殊深。「在奧克蘭的幼稚園中,老師主要擔任協助幼兒學習的角色,鼓勵他們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此舉有助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並加強他們解決困難的能力,這種教學理念與香港大不相同。」另外,她指出那裡的幼稚園沒有班級之分,而家長隨時也可參與和小朋友一起活動,許多時候學習的內容更是由小朋友談及的東西所引起。斯沛此行寄宿於校長家中,對方時常帶她到處遊覽和參加原住民毛利人的社區活動,讓她深深體驗到當地人的習俗和熱情。

 

李芷瑜同學就連續兩年於世界幼兒教育聯會環球會議發表研究報告。「去年的會議於南韓首爾舉行,今年則在克羅地亞奧帕蒂亞。除了於會議上發表研究報告外,我們還出席了大會安排的文化交流活動,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參加者交換對幼兒教育政策的意見,他們大部份都是學者和教育工作者,令我們獲益良多。」克羅地亞之行更包括造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十六湖國家公園,她認為有賴當地對自然環境的保育,才令她得以欣賞如斯震撼的美景。總結兩次外訪的得著,她覺得同學應放眼世界、了解其他國家的可取之處,從而改善自己的不足。

 

於加拿大國際教育會議發表畢業論文報告的姚玉軒同學,對於不少參加者對其報告均甚感興趣,認為大大提高了她的自信。「在課程導師的推介和鼓勵下,我們一行四人鼓起勇氣提交論文概要報名參與會議,最終申請獲得接納,實在讓我們喜出望外。我們到達會場後才發現,參與會議的全是業界的翹楚,我們成了唯一以學士學生身份發表研究報告的參加者。有幸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交流對教學法的意見,讓我眼界大開。」玉軒還指出她和同學嘗試自行處理行程的大小安排,過程中克服了不少問題,也是一個訓練自己獨立的難得經驗。

 

黃綺清同學則參加了南京學習交流團,除了造訪過南京師範大學外,還考察了多所幼兒園,其中位於農村的幼兒園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指出,老師會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盛產的竹樹為幼兒製造教材及玩具,使幼兒更貼近自然生態和生活環境。另外,內地幼兒園的教學重點並非認字和算術等學科知識,而是為小朋友提供許多體驗和戶外活動,例如會讓他們切蔬菜和錘釘子,從遊戲中學習、主動探索世界。老師又會於活動時善用手提電話,如就小朋友提出的各種問題即時尋找資料,或讓他們自行拍下大自然的動植物。綺清表示這種種教學活動於本港較為少見,為她創造了不少反思的空間。

 

去年參加過阿德萊德學習交流團的張芷諾同學,就曾到南澳大學上課,亦參觀過五間學前教育機構,探討當地以遊戲為主的教學理念和自由開放的上課形式,例如家長可選擇讓幼兒彈性上學,或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具挑戰性的戶外活動。另外,她又欣賞過讓表演者、幼兒以至家長高度互動的兒童話劇。她希望日後可以借鏡澳洲一些靈活和以小朋友為本的教學模式,引入本地的幼稚園當中。

 

學院的幼兒及基礎教育部總監李南玉博士表示:「全日制幼兒教育學教育學士(榮譽)學位課程的學員,每年均有機會到海外及內地交流。我們期望透過這種體驗式學習,為學員帶來啟發,讓他們將參加交流團的得著與學習成果,應用於實習或日後的教學工作中。」

 

~完~

Previous Next